近年來由於國人偏向西方飲食的習慣,膽囊結石及膽道結石的流行率逐漸上升。在西方國家是以膽固醇(Cholesterol)過度飽和形成結石為主,但是台灣則以膽道感染所造成的色素結石為主。其實膽囊結石在初期對膽囊組織的影響較輕,但是時間久了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。(有些人甚至可以10年以上或終生無事)......
這是一位42歲的中年男性,體型略胖(92公斤,身高166)本身並沒有抽菸喝酒,也沒有攪檳榔,在10年前被斷出膽囊結石(Gall stone),但是當時並沒有去做切除(Cholecystectomy),由於疼痛(Colic pain)是陣發性的(Intermittent),大約5~10分鐘後就解除,大部分事發生在飯後。但是在一個月前,開始覺得右肩痠痛,甚至連左手臂和右側腿部偶爾都有酸到,病患緊張所以來就醫,經醫師解釋可能是膽結石鎖影響故同意進行膽囊切除手術(Cholecystectomy)。
這裡有幾個點可以做探討的,首先,抽菸喝酒本身均非膽結石的危險因子,更甚者,我們熟知的糖尿病本身也不是膽結石的獨立危險因子,而它的相關問題如:高三酸甘油酯症(Hypertriglyceride),肥胖和膽囊收縮能力卻是危險因子。還有一個就是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也不是膽結石的危險因子,只能用來解釋不同國家膽結石的盛行種類不同。以上其實意思很明顯,一個人會不會膽結什其實是和體質關係是最大的,後天只是輔助的,下面列出幾個常見的危險因子:
1.年齡-無論哪種結石,年紀越大都越容易發生
2.性別-其實女性多於男性,大約2:1
3.體重-肥胖或者是快速增胖/減肥都會引起膽結石
4.感染-其實不要小看這點
5.血中脂肪濃度-血中膽固醇過高並非膽結石的危險因子。肥胖者合併高三酸甘油脂症及低HDL血症,較易產生膽結石
其實還有一些原因,只是比較不常見,所以這裡暫不討論。
再來我們剛有提到一種是膽固醇結石另一種是色素結石,最後一種是鈣質結石(佔的比例很少)。膽固醇結石就是膽固醇在膽汁中呈飽和甚至過飽和的狀態;色素結石就是非結合膽紅素(Unconjugated Bilirubin)在膽汁中相對的增多,鈣離子形成難溶性化合物。然而鈣的含量決定X光片上是否可見到結石(通常鈣含量4%以上在X光下較可見到),以下表格是台灣大致的狀態:
|
Cholesterol |
Pigment |
Cal.carbonate |
GBS |
45.2% |
34.8% |
9.6% |
CBDS |
12.2% |
82.9% |
2.4% |
IHDS |
14.3% |
76.2% |
9.5% |
(可以發現在Gall Bladder理較常發現是Cholesterol;若是在CommonBile Duct或是Intrahepatic Duct則是色素結石較常見)
那至於症狀呢?若是一般的膽結石而言,Pain是1>Intermittent(期間病人是無恙的) 2>Biliary Colic Pain; 3>Localized at Epigastric or Right Upper Quagrant。那如果是膽囊炎來說症狀會加劇,痛會持續不間斷(Persistent)較沒有時間限制,再發生絞痛時,常會伴隨一些症狀:心搏加快,蒼白,盜汗,虛弱無力。甚至會出現腹膜刺激的情況(Rebound Pain)。Murphy Sign是懷疑膽囊炎時一定要做的檢查(切記:當急性發炎消失,而且沒有直接性的壓痛時,這個現象最具資訊性),膽囊炎合併症還有發燒(但是常沒有出現)。再來就是腸胃道三劍客:噁心(Nausea)嘔吐(Vomiting)厭食(Anorexia)。通常病人會不願意移動身體。 有時,病人還會抱怨右肩夾或手臂痠痛,就如此個案這樣,這其實也是膽囊發炎去影響到右邊手臂的感覺神經:這是因為當發炎牽涉到橫膈臟層腹膜,由於支配橫膈之臟層腹膜為C3~5脊髓節,他也支配到肩部皮膚。在此情況,下部體感覺的感覺輸出(橫膈)也會轉移到上部體感覺的感覺輸出(皮節)。
在症狀中,黃疸較少見(針對膽囊炎來說),因為膽知本身是從肝臟排出的,膽囊充其量只是膽汁(Bile Acid)的储存地,所以說一般的膽結石並不會影響到膽汁的排除(只是原本储存在膽囊裡的出不來而已),所以不容易有黃疸。但是當結石幾在膽囊頸(Hartmann's pouch)的地方或是卡在膽囊管(Cystic Duct)附近而壓迫到總肝管(Common Hepatic Duct)時,而造成阻塞,此時就稱做Mirizzi Syndrome。
在急診時有做腹部CT,下列是擷取CT幾個片段show出來:
可以看到這是+C CT的View,值得注意的是膽囊壁有變厚(Gall Bladder Wall Thickness),周圍的組織也有水腫的情形(看起來有Hypodensity),在搭配上臨床症狀,幾乎可以診斷是膽囊炎。於是病人就在醫師的建議下進手術房開刀並用腹腔鏡切除膽囊(Laparoscopic Cholecysectomy)
膽囊炎的診斷方法有很多,Lab Data異常只是其中的一環包括了白血球升高,但常常病人的白血球在正常值內,其他還有鹼性磷酸酶(ALK-P),膽色素(Bilirubin T)以及血清澱粉酶(Amylase)都可能會出現異常,但無論如何,實驗室數據只是輔助,症狀和影像診斷才是最重要的
影像學診斷:
1.超音波:他不只是最敏感和最特異的膽結石診斷檢查,也是對懷疑有急性膽昂炎最有效的評估方法。通常我們是定義在Gall Bladder Wall超過3mm表示増厚,周圍有積液,或是發現結石等
2.X光:統計顯示,大約只有15%的膽結石在X光下可以被看到<<>>但是腎結石大約有80%可以在X光下被看到
3.CT:電腦斷層雖然不若超音波敏感,但是可以幫忙鑑別結石的存在
我們接下來討論治療方式。包括住院,IV fluid,以及靜脈給予抗生素,基本上若是Routine住院開刀的病人有可能不會打抗生素(只給予術前抗生素-Prophylaxis Anti);若是很嚴重了合併其他膽管炎的症狀從急診近來,通常就直接進刀房開了。在外科病房往往都是這樣做,除非介於之間的Range,就會給予抗生素治療:通常是選用第3代Cephalosporin+Metronidazole。好!但是為什麼呢。其實體腔內的感染,往往是以Gram negative細菌居多,再者,一般來說,厭氧菌是相較式微的菌種(因為GI tract本神一直都在蠕動),但是當發生阻塞或是發炎等組織水腫時,氧氣消耗量增大數倍,厭氧菌就逐漸抬頭。大家可以去查一查第3代Cephalosporin+Metronidazole的作用範圍自然就知道為什選用此藥物。(常見的菌種包括E. coli; Klebesia pneumoniae; Enterococci-腸球菌其實也很常見,但是並不需要針對這菌種單獨使用抗生素,因為他們很少是單一的病原體)
當然,我們不得不說,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非外科手術方法獲得緩解,但是若病人的症狀惡化或是沒有改善,治療的方式就須改變:1)改變抗生素-第4代Cephalosporin; 2)外科介入(膽囊切除術目前為公認治癒的治療)。但是對於手術的時間,目前仍有爭議:目前有分<48小時內進行和延後6~8週後再進行
腹腔鏡手術雖然會有Bile Duct Injury(Open 比較少),但仍是目前已經公認為膽囊切除術的標準方法。腹腔鏡在膽囊炎的病人有一些限制與注意。最好在疾病的早期實施(最好是<48小時),因為此時的周圍發炎較輕微,約有80%的病人進行LC是成功的(此數據特指急性膽囊炎),還是有少部分會在術中轉成Lapa。若較晚期才開刀(>72小時),盡量採取Lapa的方式。如果是以保守治療恢復後才開刀(通常是延遲2~3個月),這樣可以使膽囊底部周圍的急性發炎完全消失,此時擁Laparoscopic或是Lapa都可以。最後要提一下腹腔鏡手術的禁忌症:1)Peritonitis; 2)Cholangitis; 3)Bleeding Tendency。如果有以上三種情況,接只能做Lapa會比較安全。有些醫師會在術中順便進行IOC(Intra-Operative Cholangiogram),這是為了確認Duct Anatomy(有時可能懷疑有先天的問題);或者有Hx of黃疸,胰臟炎,甚至懷疑有總膽管結石(Choledocholithiasis)情形和發現有Dilated Biliary Duct都會促使醫師做IOC的檢查。
後記:有些病人可能沒有膽囊炎的症狀,但是如果符合預防性膽囊切除的Indication時,我們也可以幫他做。
1)Diabetes
2)Children
3)Large Stone(>3cm)
4)Occupation(船員或是飛行員)
5)Procelain Gallbladder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