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
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    在講抗組織胺藥物之前,我想先分享一下兩個和組織胺比較相關的疾病:第一個是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matitis);第二個是蕁麻疹(Utecaria)。兩種都是皮膚科門診常見的病,但是偶爾在病房也可以見到。

      先來說一下異位性皮膚炎,又稱做異位性濕疹(Atopic Eczema);此種病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會患有,但是統計上主要還是以孩童為多(約有15~20%的兒童會有得過),一般認為是和基因有關。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的症狀為皮膚搔癢(Pruritis),同時常伴隨著紅班(Erythema)及皮膚乾燥(Dry Skin),有時會有典型的皮疹出現(Eczema),嬰兒常出現在臉上和伸側;成人則往往會轉到彎曲側形成苔蘚化的濕疹。異位性皮膚炎常無法藉由幾項抽血數據來診斷,是一個需要臨床判斷的疾病之一(常反覆發作且常家族有氣喘或是異性性鼻炎---所謂的異性性體質),往往發病有三部曲(發癢>搔抓>濕疹),當皮膚受到刺激時,會影響到周邊神經,神經被活化後,會去刺激皮膚中或血液裡的肥大細胞(Mast Cell)分泌組織胺。這些組織胺會使血管擴張,組織腫脹,也會興奮神經產生癢感,癢了就會想抓,抓了就會繼續刺激皮膚,接著就會這樣子惡性循環下去。至於刺激因子包括吸入性過敏原(Inhalant Allergens),日常飲食或是其它的刺激物。

文章標籤

♥文森&薇安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     說到低血鈉,大家都知道是住院病人最常見的電解質不平衡。而且,低血鈉症的病患往往比正常血漿濃度的病患有更高的死亡率(可以到達2倍),但是其中的原因仍不明。

  低血鈉的症狀很多,從噁心,嘔吐,頭暈一直到嗜睡,抽筋,癲癇甚至腦水腫,顱內壓上升,ARDS最後到呼吸停止。簡單的背法就是當你運動很激烈並且持續很長的時間(2小時以上甚至更久),事後狂喝水,一直喝,喝到超過人體的負荷,到時候就反而不會舒服,可能會更頭暈有點想嘔吐的情形,其實這就是其中一種低血鈉的情形,俗稱水中毒(就是喝太多水了)。那生理上的實際變化呢?     我們一般來說正常喝水,水進入體內不會造成不平衡,但是當水大量進入體內,首先Extracellular volume會上升,IV裡的滲透壓會下降,逐漸的Extracellular osmolarity會遠遠的小於Intracellular osmolarity(這裡我們姑且先不討論實際上的水大部分進入Extravascular volume而不是進入Intravascular volume;這觀點和shock的處理比較有關),此時水分會開始往細胞裡面擠,細胞最後就產生水腫了。如果這發生在腦裡面的話就會產生腦水腫,顱內壓上升的情形,相伴隨而來的症狀就出現了。

♥文森&薇安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     泌尿道結石是很常見的疾病,可以很輕微到沒有症狀,也可以嚴重到腎衰竭和敗血症,根據統計,台灣大約有10%的男性和5%的女性曾經得過結石。那麼怎樣的人比較容易得到結石呢?大家都知道1)男性,比較容易得,還有2)飲食也佔了很大的因素,成分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鈣質都比較容易沉澱,3)最後,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和基因也有很大的相關聯。接下來在討論哪裡比較容易結石前,我們先看一下腎臟的大體結構:

KidneyAnatomy  

♥文森&薇安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